总园地址:苏州市民治路槐树巷6号
竹辉分园地址:苏州市竹辉路南英里6号
园长信箱:mzlyey65224389@126.com
分园信箱:zhfy65293763@126.com
总园电话:65224389
分园电话:65293763

资源小屋
您现在的位置:民治路幼儿园 > 资源小屋

补充材料引发无限创意——换个角度看建筑区的的材料投放

2024-01-17 10:12:11 作者:民治路幼儿园

  
摘? 要】积木建构游戏作为幼儿阶段最典型的游戏之一,在幼儿园主要以建筑区域的形式存在。除多种型号、材质的积木以外,自然与生活中有许多能促进建筑区域内容丰满和情节拓展,并为幼儿所接受、能操作的辅助性材料。这些材料作为建筑区域的补充材料,往往能够拓展幼儿的思路,引发无限创意。同时,对于激发幼儿再次游戏、转换游戏主题、促进区域间互动等都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场地区域条件、游戏发展前景等做有层次、有规划、有目的地投放。 
【关键词】建筑区域、补充材料、创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强调“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尊重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游戏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最为关注的重点。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典型的游戏之一,对于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充分发挥建筑区域游戏的发展功能,将十分有利于幼儿各领域能力的拓展。 
  建筑区域活动通常以各种立体积木为主要材料,幼儿也以积木造型构建着他们心中的家园和世界。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还是建筑区游戏本身的发展需求出发,恰当的补充材料投放是很有必要的。 
一、补充材料的涵义范围 
  1.补充材料的操作性定义 
建筑区域的补充材料是指除各种积木以外的,能够促进建筑区域内容丰满和情节拓展,并为幼儿所接受、能操作的一切辅助性材料。这些材料多数为半成品、低结构材料,主要来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 
  2.补充材料的基本类别 
  从材料来源看,这些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物品、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几类。 
自然物品类,是指取之于大自然,或直接使用或经过加工处理后再投入使用的,能够替代、辅助建构,或促进建构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一切材料。常用的,如树根树枝、竹节竹筒竹片、各类贝壳、多种石头等等。 
  生活物品类,是指取之于日常生活中,一般经过安全和清洁处理后再投入使用的,能够替代、辅助建构,或促进建构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一切材料。其范围更为宽广些,如各种板材(硬纸板、塑料板、木板、有机玻璃板),各种纸箱纸盒纸筒(电器包装箱/盒、鞋盒、酒盒、牛奶盒、薯片盒、牙膏盒、烟盒、卷纸筒),各种瓶罐(塑料瓶、可乐罐、牛奶罐),软硬空心管子(水管、皮管、吸管),棉麻线绳,钢丝等。 
  学习用品类,是指幼儿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并能够用于建构活动的所有材料。它们主要用于细节连接和装饰,如油泥、毛根、各种装饰画笔纸张及小型玩偶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设计图、建筑模型、幼儿积木作品照片、各种建筑的书籍和图片资料等,也可以算作建构区域的特殊补充材料。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并非直接成为幼儿建构成品的一部分,但却能给予幼儿很多设计与操作的灵感,从而影响幼儿的建构活动。 
  以上这些显然不能穷尽所有的补充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建筑区域的具体活动而寻找、自制更多的补充材料。 
  3.补充材料的主要特点 
  建筑区域的补充材料,以半成品、低结构的材料居多,这种待加工性和强可塑性也是种类繁多的补充材料的共同特点。如自然物品中的竹节竹筒,在经过必要的安全和清洁处理后,既可以直接作为积木替代物进行垒高、作为支撑等,也可以使用麻绳加以盘扎后变成栅栏,或者经过彩纸包装和妆点后作为广场上的景观等。又如生活物品中的大小纸盒,如果在上面加上皱纹纸做的花草就可以当作花坛用,如果结合小轮胎就可以变成各种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正是这种待加工性和强可塑性,使得建筑区域的活动充满趣味和挑战,也益于幼儿的主动发展。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需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和肢体动作来完成学习,再加上幼儿好动、好奇、好创造的天性,半成品、低结构的材料往往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尝试操作的热情,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并遵循其内部需要和发展规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开发、组合各种材料,发明各种不同的玩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建筑区域活动中,幼儿在不断的设计、创造、加工、改装等过程中,其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意志力等也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笔者建议,教师积极主动地同幼儿展开友好合作,共同探讨,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与教师一起搜集、设计、开发建筑区域活动材料。一方面,幼儿在主动寻找、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能认识到材料的不同特性,学会分类,养成节约的品质和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主动构思、寻找、创作、运用材料的过程,幼儿也能丰富对废旧材料的认识,激发自主参与和建构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二、补充材料的投放价值 
  获得如此丰富的补充材料需要教师花费不少精力,究竟它们的投放对于幼儿发展及游戏发展有何价值呢? 
  1.引发幼儿建构活动的创意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区域游戏中,幼儿通过积木的摆放、拼接完成诸如房屋、桥梁等各种造型。目标明确,同时内容、情节也比较单一。事实上,如果能够恰当地引入多种材料,将会激发幼儿创造性使用材料的潜能,引发幼儿建构活动的无限创意。例如大型硬纸箱可以做成桥的主体结构;大小一致的牙膏盒或其他长条纸盒可以连接成为桥上的栏杆;保鲜膜筒芯/卷纸筒芯用绳子捆绑固定可以做成栅栏,也可以铺成桥面或道路;纸工花草树木更是能够固定在积木上增加立体感和形象性;树枝可以改装成大树插在泡沫板上;鹅卵石可以美化积木搭建的道路;等等。这些是比较大型的,小型的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以桥梁为例,小型块状积木做桥面,卷筒纸芯做桥墩,以胶带连接固定;或者用小纸盒做桥面,油泥固定吸管做桥梁桥墩;此外,泡沫、树枝、钢丝等材料也可以运用。以这些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制作的建筑更有艺术加工的空间和变化拓展的可能,例如怎样使用这些生活的或自然的材料,如何与成品积木协调组合,如何创造性地装饰原材料等,都需要幼儿充分想象、积极创造。 
  2.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热情 
  观察建筑区域游戏的教师不难发现,在某些时段,会出现幼儿经常重复搭建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出现在幼儿对于现有材料有所掌握,并能熟练地用它们搭建出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之后。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添加或调整。如中班正进行“我爱FAMILY”主题,幼儿自发地在建筑区域搭建“快乐家园”。刚开始,幼儿的参与热情较高,可是两周以后,他们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了。教师发现幼儿搭建的内容和形式几乎都没有创新,“快乐家园”里主要就是围绕人物、动物玩偶搭建房子和围墙,没有更多的情节扩展。于是教师适当地增加了大小纸盒、保鲜膜/卷纸筒芯、瓶瓶罐罐、鹅卵石、玩具汽车等补充材料,同时鼓励美工区幼儿将制作的花草树木等也放在建筑区域的材料架上。教师更以角色身份启发幼儿搭建房屋周围的设施。此时,幼儿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了很多新的创意。用矮的卷纸筒芯做成房子外面的栅栏,配上美工区的作品装饰出一个美丽的花园;高的保鲜膜筒芯则变成了小区大门,门上还安装了监控器;小区里还建起了用积木和牙膏盒共同构建的桥梁;铺上了鹅卵石小路……在游戏中,幼儿自发产生了更多的合作,分工也细化了,并且玩得非常投入。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深入,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又搭建出社区活动中心、网球场等。由于补充材料的适时增加和调整,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情节逐渐发展,幼儿再次游戏的热情不减。 
  3.创造游戏主题转换的可能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有了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补充材料的提供,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热情,有时还具有转换游戏主题的功能。“快乐家园”建构游戏中,幼儿在尝试用牙膏盒配合积木搭建了小区桥梁后,对于教师投放的各种大小纸盒很感兴趣,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纸盒搭建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桥梁。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桥梁的知识,同时在建筑区域张贴各种桥梁的图片,还增加了纸/ 竹筒、树枝、毛根、油泥等材料,给予幼儿探索建构桥梁的足够空间和技术支持。在之后的两周时间里,建筑区域游戏的主题由“快乐家园”转向了“桥梁”。 
  在此,游戏主题的转换是幼儿、材料、教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幼儿是主体,材料是媒介,教师则提供支持。即幼儿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了转换主题的需求,教师提供支持使这种转换成为可能,并尽量发挥其中蕴含的价值。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投放补充材料,并非一次完成,而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投放。最好做到对游戏内容、材料的使用次数和持续时间有一个较为详实的记录,然后将观察的结果作为游戏补充材料投放的依据。 
  4.促进区域活动互动的频率 
  在使用补充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对于这些材料的加工很重要,并且还产生了装饰美化的需求。这也给建筑区域的幼儿带来了现实的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完成所有的工作。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决定请其他区域的幼儿一起帮忙,负责材料的装饰和美化,或者提供自制的花草树木、交通标志、汽车模型等。这样,美劳区、生活区、科学探索区的幼儿都参与了进来,同时建筑区域的幼儿也可以到这些区域一起参加研究和制作。如此,各区域之间的交往互动增加了,除了有利于建筑区域问题的解决,其他区域游戏也更加活跃,并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能力等均得到了推动。在“快乐家园”建成之后,建筑区域的幼儿还邀请了音乐律动区的幼儿来到“社区活动中心”表演节目。为了符合演出需要,建筑区域的幼儿还主动寻找材料,丰富了场地的布置。 
  可见,由补充材料促成的频繁的区域游戏之间的互动逐渐激发了幼儿交往的主动性,也使得幼儿产生了自主寻找材料的尝试。 

三、补充材料的投放方法 
  补充材料的投放,要基于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和游戏的观察,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有层次地投放 
  我们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在建筑区域活动中的兴趣点、建构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他们需要的补充材料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 
  按年龄段由低到高(小、中、大班)基本上遵循补充材料结构从高到低、数量从少到多的原则。小班幼儿在建筑区域游戏中,重点发展肢体、肌肉协调能力和初步的想象力。因此,补充材料的投放不宜太早,应在幼儿基本掌握积木搭建能力之后逐渐增加。可以提供诸如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玩偶或模型类的成品材料(这里也不排除幼儿自制的简易玩偶),数量也不需要过多,作为建筑内外的摆设,主要用于丰富搭建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围绕小动物搭建简单的房屋或围墙,作为动物园等。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协调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一般的建筑物搭建基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可以提供一些中、低结构的补充材料了,诸如纸盒纸筒、瓶瓶罐罐类的东西。数量上可以根据幼儿需要适当增补。这些补充材料进过简单的堆砌、拼搭、粘贴和装饰就可以用于搭建,不需要太多的改装和重组,主要起到替代积木的作用。例如用纸盒代替积木搭桥、用纸筒替代积木当门或桥墩等。大班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自制能力更强,教师可以大胆提供各种自然和生活物品中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在摸索、试验中进行分析、拆解、重组和装饰,同时放手让幼儿自制一些成品用于丰富建筑区域的内容和情节。 
  需要提醒的是,在关注幼儿年龄段的特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同一阶段幼儿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问题。建议教师在建筑区域合适的地方提供一个补充材料储物架,并分门别类摆放,有层次性地兼顾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取放,让每位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样的储物配置也可以促进幼儿分类归置物品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发展。 
  2.着眼场地区域条件,有规划地投放 
  虽然建筑区域是幼儿园普遍设有的一个游戏区域,但是因各幼儿园、班级场地规划的不同,教师在安排具体位置时仍需要各自的考量。建议教师根据自己教室空间大小、结构等特点合理安置。如果教室空间较大,可以选择教室的一个角落,用架子隔出来,隔出的空间尽量宽裕些,避免幼儿搭建时相互干扰。如果教室空间比较紧凑,则不得不综合考虑所有游戏区域再做安排,选择相对独立的一个角落,用贮物柜隔、拦,布置成建筑区域。由于贮物柜中可以摆放各种积木和补充材料,空间得到更好地利用。如果有空余的走廊空间,建议教室较小的班级考虑将建筑区域布置在走廊的某个角落(最好离楼梯远一些)。走廊里的建筑区域还可以发展成跨班式的游戏区,促进班级间的游戏互动。 
针对自己班级建筑区域的位置和空间大小,投放补充材料也要有所规划。对于比较充裕的空间,教师可以选择体积较大的纸箱、纸盒、软硬空心管子、树根树枝等补充材料。比较狭小的空间里则优先考虑投放小型的、紧凑的补充材料,如小盒子、小罐子、小纸板、小模型、小木棒、吸管、油泥、纽扣等。如果是跨班式的走廊空间,除了考虑材料的体积大小之外,还应考虑交叉班级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总之,要在尊重场地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投放幼儿需要而又适宜的补充材料。 
  3.根据游戏发展前景,有目的地投放 
  上文提到,教师在为幼儿投放补充材料前必须有细致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其实,这是要求教师能看得见孩子自发自主游戏中的学习因素。具体的说,就是教师要从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看出幼儿游戏的发展前景,然后有目的地投放。“单独房屋”向“小区配套设施”的发展、“快乐家园”向“桥梁”主题的转换都是因为教师看到了幼儿游戏中探索、拓展的需求和目前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从而选择适合的补充材料,支持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清楚在目前的游戏情况下,什么样的材料只能让幼儿维持当前的水平,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诱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激情,什么样的材料可能启发幼儿新的探索。一般来说,为了激发幼儿再次游戏以及进一步发展游戏,我们要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新增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原材料”。为什么选择幼儿熟悉的?因为幼儿面对陌生的材料想的是“这是什么”,引发的行为是探索,而面对熟悉的材料,想的是“我能用它来干什么”“我还能用它来干什么”,引发的行为才是游戏。 
  在建构游戏中,补充材料或作为积木替换、或改装重组成其他相关建筑与物品,直接参与游戏,不宜在搭建现场对“原材料”做过多的探索。这部分探索工作比较适合在运用材料之前以其他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这些材料的投放,通常是建立在幼儿掌握使用它们的一定方法的基础上的。当然,教师适时适当的再次启发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教师发现建筑区的作品多数为单层或两层建筑,而幼儿也表示找不到更多合适的垒高材料。于是,教师借助科学观察探索活动《看谁站得稳》,引导幼儿通过试验获得“底面宽平的物体站得比较稳”这样一个认知,懂得可乐罐、薯片罐、卷纸筒、牙膏盒、牛奶盒等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材料也能够摆稳并垒高。而后,教师将这些材料投放在建筑区,并提示幼儿:“今天,我们的建筑区引进了一些新材料,请“建筑师”看看,新材料能不能帮助你搭建出更有意思的建筑。” 果然,这一天的建筑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矮楼变高了,楼与楼之间还有了连接。幼儿自己介绍说是小城堡,里面住着王子和公主(从娃娃家借了两个娃娃放在城堡顶上)。而垒高和连接的部分就是借助了新材料。高高的保鲜膜筒芯变成了城堡的柱子,各种盒子成为了房屋之间的连接。虽然结构上还有些问题,但是他们的创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建筑区的幼儿特别关注这些新材料的运用,连接性的高层建筑群也越来越成熟。 
  总之,补充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幼儿自主发展的原则。我们要努力让建筑区域游戏保持它本体性游戏的特质,让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做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在这样自发自主的游戏中,虽然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和谐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陈宁与华爱华教授再谈游戏[J] .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12):16-17.
[2] [美] 黛安?翠斯特?道治,劳拉?柯克,凯特?海洛曼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下)[M]吕素美,译.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35.
[3] [美] 米歇尔?格雷夫斯理想的教学点子3 [M] . 杨淑朱,校阅主编. 杨世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