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园地址:苏州市民治路槐树巷6号
园长信箱:mzlyey65224389@126.com
总园电话:65224389
预防春季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形势尚未平稳,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们上学时仍要对病毒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护。
传播途径:
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主要症状:
新冠肺炎十大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
防控建议:
1.遵守各地相关防疫措施和规定。尽量减少外出,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及途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并配合做好“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
2.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有效防护手段。
4.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
春季高发的儿童传染病包括: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家长们快来看看防治方法吧!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
主要症状: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
防控建议: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3.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传播途径: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防控建议:
1.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如果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到医院诊治,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
3.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风疹患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
防控建议:
1. 未按照程序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应尽早去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防控建议: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
防控建议:
1.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3.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很重要!
家长要及时带小朋友们接种疫苗,
并帮助孩子养成注意日常卫生、
勤洗手、多锻炼的好习惯。
让我们一起守护小朋友们健康成长。